化学实验室里大多数试剂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在化学实验中受伤时,一些紧急处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伤害,方法一定要记清楚哦~ 三氯氢硅 紧急处理: 1) 以任何形式接触到三氯氢硅是都应当立即开始急救尽快将受伤者从污染区域转移是很重要的。 2)皮肤接触 当皮肤接触、衣服污染或者是两者都有,迅速脱掉所有的衣服和鞋袜,用大量的水清洗皮肤受污染部位,持续清洗至少15分钟;在做检查之前任何药膏都不能用来治疗化学品灼烧;被三氯氢硅浸湿的衣服和鞋袜应该丢弃;所有的伤者应当由内科医生看护。 3)眼睛接触 极少量的三氯氢硅进入眼睛,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最低限度要持续进行15分钟。 4)食入三氯氢硅 立即通知医生到达现场。如果发生呕吐,喝水来冲淡化学品;让病人保持舒服和温暖,不要给失去知觉的人通过口腔喂食任何食物。 5)吸入三氯氢硅 立即将吸入三氯氢硅烷蒸汽的人从受污染的空气中转移。如果受害者已经停止呼吸,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并且通知医生。派经专业培训过的人员对病人进行输氧,如果可行的话。受伤的人要保持温暖环境,但是不要太热。 火灾危险性分析: 三氯氢硅生产的原料都是不燃物质,但是其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大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如,氢气、三氯氢硅、氯气等。
1.电解食盐水的火灾危险性 ①电解是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如果电气的绝缘不良极易产生电火花,电解车间经常有氢气泄漏,遇到电火花或者其它明火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②如氢气与氯气想混,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光也会发生爆炸。
2.三氯氢硅合成的火灾危险性 SiHCl3的合成是在280℃-300℃的温度下进行的,已经超过了SiHCl3的自燃温度175℃,在合成过程中如果SiHCl3发生泄漏,或者空气进入反应器,极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并且SiHCl3有毒,遇水燃烧,给火灾扑救带来一定的困难。
3.三氯氢硅贮罐的火灾危险性 SiHCl3的贮罐如果发生泄漏,其危险性远远大于工艺管道泄漏的危险性,因为贮量大,一旦发生泄漏,如果不及时堵漏,影响会不断扩大。贮罐区因为冷却水的需要经常有水存在,泄漏的SiHCl3遇水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HCl,向四周扩散,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泄漏处理和火灾扑救: 1.生产和储存中如果发生三氯氢硅泄漏,应根据泄漏量的大小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切断警戒区的所有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内的人员至安全地带。如果是贮罐发生泄漏,又不能及时排除泄漏,就应该将发生泄漏的贮罐内的三氯氢硅用氮气压入备用罐内。如果是生产中的设备和管道发生泄漏,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迅速关闭有关阀门切断物料输送。泄漏地带有水源是,应用干砂土围成隔离带,将泄漏的三氯氢硅与水隔离开来。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是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应先查明泄漏部位的泄漏状况。由于贮存三氯氢硅的容器为常压容器,应针对不同的泄漏部位采取不同的堵漏措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水泥吸收残留液。
2.三氯氢硅泄漏后发生燃烧时,应采用干砂、二氧化碳、干粉、水泥灭火,禁止直接用水和泡沫扑救。 四氯化硅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2.防护措施 ①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3.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若为灼伤,就去治疗。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④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4.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禁止用水。 二氯二氢硅 危险特性: 二氯二氢硅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热源、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卤素及其他氧化剂剧烈反应,遇水或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盐酸盐烟雾。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出的火焰。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砂、干粉或水泥。 氮气 氮N2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属于惰性气体,一般情况下十分稳定,但在高温下可与氧反应生成氧化亚氮(NO2),与氢反应生成氨(NH3)。 压缩空气 危险特性: 空气因含有氧气而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液态和压缩空气遇硫、磷会引起爆炸,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发生燃烧爆炸。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贮存容器受热后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
Copyright ©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毓华竣建设
苏ICP备20013775号-1